综合多家台媒报道博兴优配,近日有岛内军事爱好者拍摄到了一架 C-130H 飞机翼下挂载了一对此前未见过的吊舱,据称这正是台伪军方为 IDF 战机研制的电子战吊舱。
一架 C-130 翼下挂载了一对吊舱
博兴优配
吊舱特写照片
有报道称,这是台伪当局防务主管部门"军备局"从 2020 年起,以"玄戟专案"为名,编列预算新台币 40 余亿元,委托"中山科学研究院"(以下简称"中科院")为 IDF 战机研发的电战吊舱。由于台伪空军 3 款主力战斗机当中,仅有 IDF 既不具备基本的内置电子对抗设备,也无可外挂的电子作战吊舱,因此存在为其提升电子对抗能力的必要性。报道提到,该专案原定计划于 2023 年结束,由于初期遇到美国方面的关键技术输出,管制导致研发受阻,不过从目前尚在进行挂飞测试的情况来看,台伪军方仍然在推进这一专案的实施。
博兴优配
IDF 在台伪空军 3 种主战机型中,电子对抗能力最为孱弱
另一方面,台伪现役其他战机的电子战配备也不甚理想,目前 F-16 机队使用了 20 余年的 AN/ALQ-184 系列吊舱,虽经几次升级,但性能也无法满足"以武拒统"的高强度;而无论是大修升级 F-16 的"凤展专案",还是额外采购 66 架 F-16 Block 70 的"凤翔专案",配套获取新型电子战吊舱的进度仍在不断拖延。
台媒报道称,今年底将再次尝试向美国方面提交需求函,据传说,备选方案中至少有 L3 哈里斯公司的 AN/ALQ-254 ( V ) 1 和诺斯罗普 · 格鲁曼的 AN/ALQ-131C 两款。正是由于换代吊舱的获取困难,使得台伪空军更加无法放弃"玄戟专案"。
ALQ-184 系列是台军 F-16 机队采用的电子战吊舱
旅美岛内专家梅复兴对此表示,按照专案原始计划,该吊舱的研制本应在 2023 年结案,至今是否已经投产情况不明,作为战斗机挂载吊舱,为何使用 C-130 挂飞测试?另外吊舱看起来体积比较庞大,是否适合 IDF 机腹挂载也不清楚。台伪此前曾经做过将 F-16 机队使用的 ALQ-184 吊舱给 IDF 使用的尝试,最终作罢的一个主要原因,也正是由于体积过大无法在机腹挂载。
报道对此表示,"中科院"确实在 2023 年完成了吊舱大部分结构体的研制博兴优配,但据称有"关键技术受限"而无法投产,因此延后至现在,并转为与一家美国企业联合研制,使用 C-130 进行挂飞试验也是因为机上布置了许多测试设备。关于吊舱体积的问题,报道透露称,该吊舱是由 IDF 战机的 275 加仑副油箱外壳改造而来,因此可以直接使用,并在一架单座 IDF 上进行了挂飞测试,目前"基本成熟",等待美国合作方进行最终调校。关于吊舱尺寸过大的问题,"中科院"官员承认,吊舱的紧凑程度确实"仍有改进空间"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